中央提出的“国家文化专网”,是什么?怎么建?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小金走四方
第3654期文化产业评论
点上方蓝字「文化产业评论」关注并星标
国家文化专网,是出于国家文化安全考虑,依托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设施,广电5G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,打造而成的与公网并行的专网。今年5月22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》,主要提出了8项重点任务,其中三条都提到了国家文化专网,可见其重要性。那么为什么放着互联网不用,来打造专网呢?国家文化专网是怎样的?有哪些特色内容?本文就与您一起来聊一聊。
作者 | 小金
编审 | 时光
编辑 | 半岛
来源 | 小金走四方
今年5月22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》,主要提出了8项重点任务,其中三条都提到了国家文化专网,可见其重要性。
什么是国家文化专网呢?
国家文化专网,是出于国家文化安全考虑,依托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设施,广电5G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,打造而成的与公网并行的专网。
公网,这里主要指的就是我们日常使用的互联网。看完这段对国家文化专网的描述,很容易会产生两个疑问:
1.国家文化安全有什么问题?
2.为什么放着互联网不用,要专门大动作依托我们意识里“落后”的有线网络,来打造专网呢?
这两个问题,我们放在一起回答。
首先,国家的文化安全非常重要,借用中宣部一级巡视员高书生的比喻来说,国家文化基因数据,其重要性好比人的生物基因数据;生物基因数据被盗取,可以制作成基因武器,而文化基因数据被盗取,民族的历史文化会被改写,也因此,国家的文化数据安全极为重要。具体后文会有详细例子解释。
那么回到上面的问题,之所以不用互联网来承载国家海量的文化数据,就是出于文化安全的考虑。我们分三点来说。
中科院的吕述望教授,主张中国,包括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不存在互联网,只是美国因特网的用户。中国互联网有被美国关停的威胁。
2021年6月,美国政府以违反制裁为由,关闭了30多个伊朗新闻媒体使用的网站。同样的事情,2003年,伊拉克战争期间,美国停止对伊拉克域名解析,让伊拉克从互联网上消失;2004年,给叙利亚断网,让其从互联网上消失了3天。
我们的邻国俄罗斯,自2014-2018年,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因特网系统RuNet,并在2019年拨款200亿卢布进行断网测试,以预防如果美国关闭对俄罗斯的国际互联网,俄罗斯境内网络仍能够正常运行。
尽管近些年,中国主导了IPv6的雪人计划,在国内部署了1台主根服务器,3台辅根服务器,在网络安全上有了巨大的进步。然而,中国目前并没有公开进行过断网测试,我国是否真的拥有互联网主权,仍是具有争议的,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。
那之所以不用互联网,而是有线网络承载国家文化专网,第一个原因在于,当年加入WTO时,有线网络不对外资开放,是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的。
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,推荐观看吕述望教授在《中国正在说》节目上的讲座,以及张捷教授《网络霸权》一书。
这里,来讲讲我对文化数据价值的理解。
(1)文化数据,很大一部分是文物数据。我们知道现实生活里,国家文物是无价的,那么如果依托现实文物数据,在网络上复制一个一样的数字藏品,这个数据有价值吗?
今年4月,国家文物局禁止将文物原始数据制作成数字藏品出售;因此,现在的文物数字藏品都是文物经过二次创作而成的。随着技术发展,尤其是VR等技术的进步,未来在现实世界之外,或许会诞生一个网络中的第二世界,元宇宙。元宇宙中的物件,由于建立在区块链之上,具备交易的价值。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,文物的原始数据在网络上泄露,是不是就等同于现实中的文物被盗呢。网络上被盗窃复制的数字文物,与原版的数字文物一模一样,文物的价值就被盗窃抢夺了。
(2)大家可能觉得我夸大其词了,文物本体具备收藏价值,数字文物只是一段数据,哪怕被复制了,又能有什么损失呢?大家人手一件国宝的数字藏品,时不时拿出来观摩,还能增加中国文化的传播呢。
这里要提到文物数据的价值之一,艺术价值。
今年7月,法国奢侈品牌Dior在其2022秋季系列中上架了一款半身裙,与中国传统服饰马面裙极为相似,重点是Dior称之为其原创的“标志性的Dior廓形”。Dior马面裙事件遭到中国消费者的抗议,舆论压力下,Dior仅下架了中国境内的半身裙,国外继续销售。当然,这不是偶然事件,网友在Dior官网发现了类似于明代《花鸟图》花纹的Dior Jardin d'Hiver图案。
小金现在挺喜欢逛博物馆。有很多馆藏,哪怕抛开文物背后的历史,都会被其极具创意的设计,极度优雅的造型所吸引。我们五千年的文化,出现了大量不同风格的艺术品,这些都是极具艺术价值的,是我们设计师的天然宝矿。
举几个例子,故宫旗下淘宝店,依托于馆藏文物带来的灵感,设计出了很多爆款小物件,比如这个千里江山图火漆,比如灵感来自于各大名画的猫猫盲盒;2018年故宫淘宝销售额15亿元。
今年春晚,灵感来自于《千里江山图》的舞蹈诗剧《只此青绿》让人惊艳。21年河南卫视春晚,爆火的古风节目《唐宫夜宴》,灵感来自于河南博物馆藏《隋代乐舞俑》。河南卫视好像也就此打通了任督二脉,创造了大量火出圈的古风节目,质量都非常高。2021年,建业集团与王潮歌导演,在河南联手打造了文旅项目,只有河南-戏剧幻城。项目自2021年6月5日开业,截止22年7月底,在疫情几发的情况下,累计接待观众75万人次,观剧人次近350万(单人门票近300元),直接带动就业8000余人。
又比如中国游戏界让人非常期待的《黑神话悟空》,其游戏故事背景源自于中国名著《西游记》,在目前已放出的预告片中,能发现大量的文物古迹,制作精良,与古代传说故事结合,让文物再度活了过来。如四川安岳石窟,山西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彩塑,云南崇圣寺三塔等等。
我们五千年的文物,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,对于设计师来说,无论是服饰,建筑,影视,游戏等等领域,都是一座天然的宝矿。如果文物数据大量的泄露,也就意味着祖先留下来的宝藏与所有人共同分享。当然,外国人学习中国艺术文化,设计产品,宣传中国文化本是一件共赢的事情。但如果,外国人借鉴,甚至抄袭了中国艺术文化,并以原创之名申请了专利,当中国设计师也想设计一条我们已经使用了600多年的马面裙,却被外国人拿着申请的专利起诉抄袭呢?
法国Dior的马面裙事件很容易辨别,但我们五千年传承下来的艺术设计实在繁多,很多文化传承大众是不熟悉的,如果日韩或者东亚近似文化圈的设计师,学习并进行了收归己有的“原创”呢?
(3)除了艺术价值以外,文物数据还具有历史政治价值。
之前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假文物相关的推文,后来很快被人举报删掉了,好在我截了图。我又仔细搜了一下,看到也有网友归总了他搜到的事件发展链条,大家可以看一下。
大致逻辑就是,拿一个铜人像说是5000年前苏美尔人做的,非常精美,然后以此开始篡改历史,说炎黄子孙是古代苏美尔人的一支。到最后直接把中国人的祖先给改成了白人。当然,这个舆论引导手法太粗糙,做的太假了,直接被发现所谓的古代铜像是一款游戏的人物3D建模。
从这个事情可以理解,文物是有历史价值的,可以佐证历史。不然通过精心编造,可以把一个国家的祖先都换掉,可以把一个民族历史书写成从根子里就是坏的,把自己表彰成拯救世界的上帝,璀璨历史的起源。
上面微博的例子,只是一个制作低劣的宣传,可以轻易被推翻。那如果中国的文化数据大规模的泄露到了网上呢?那根据史实精心制作,半真半假的忽悠威力可就大了。
简单回顾一下,我们提到了文化数据的艺术价值,历史政治价值,如果传到互联网上,一旦泄露,或者被黑客盗取,后果非常严重;正如同高书生主任所说,文化是民族的基因,一旦被盗取,民族的历史会被改写。而国家文化专网,由于是一张不对外开放的专网,数据分布式储存在各地的文化数据中心,采取生产闭环,消费开环模式,所以比起互联网更可以保障文化数据安全。
说到这,你可能还有疑问,既然文化数据泄露存在那么多隐患,那保持现状,把数据存在我们内部的数据库里,不联网不就没有风险了吗?为什么还要建国家文化专网,把文化数据连上去呢?
大家可能会说,现在互联网上删帖,删评论这么及时,还能说缺乏监管吗?实际上,互联网上作为舆论的防守方,是非常困难的。
首先,谣言的澄清,远比谣言的传播要困难得多。国家目前辟谣速度已经蛮快了,但当谣言已经种到了受众的意识里,辟谣效果就打折扣了。比如说,前两天热传的刘本良博士2018年求职要5千块钱工资,中国不给,现被美国聘请任职于美国冷核聚变研究所,年薪1.2亿美元。这个言论,暗示的含义非常有受众,中国不重视人才,美国重视人才,所以美国科技强大,中国人才应该都去美国发展。实际上,很快刘本良本人出来辟谣,根本没有去美国,目前在北京进行自主研究。
而有些谣言,或者说私货,九真一假,亦或者藏得很深,监管很难面面俱到。前段时间,想必你的朋友圈也被B站上二舅的视频给刷屏了吧,这个视频仅在B站就有4300万播放。整个视频做的很感人,这位历史老师,在视频里提到了一个词,庄敬自强。这个词不常用,改自《礼记》中庄敬日强一词,庄敬自强什么时候第一次出现并不清楚,但可以明确的是这个词出名是因为1978年,逃到台湾的蒋介石将此作为反动口号,也因此,这个词在中国曾经是一个敏感词汇。
说这个例子,不是想讨论这个作者是否夹带私货,无论这个词是谁用过的,这个词本身的意思没有什么问题。我想讨论的是,当你上百度想要查查这个词语时,打开百度百科(百度搜索后第一个跳出来的),全文没有出现蒋的任何踪迹。
百度百科,必须内部人员才能编辑修改,作为一般人,我们只能在讨论区提建议,讨论区里提了大量的建议,这个词和蒋有关,应该把历史呈现出来,但均未执行。但从这个词条的历史编辑记录来看(看不到修改了什么内容),自视频发布后1个月内,密集的被修改了13次,临时添加了7条佐证,不提及蒋半字。可能是实在修改不了,有人在7月30日,为这个词的原本词汇-庄敬日强,新建了百度百科。再提一下,平常用的不多的360百科,对于这个词汇信息是正常的。
说的可能有点绕,大家可以自行搜索看看。这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词,但却展示了修改历史的大能力。互联网上的很多信息是缺乏监管的,是错乱互相矛盾的。作为普通人,在搜索学习时,不进行多次反复严密考证,遇到陷阱或者私货,是很容易被引导的。
互联网上的谣言是辟不完的,监管也不可能面面俱到;更多是要建立国家文化宣传的正统发声渠道,提升民族文化自信,提高对自家文化的自豪感,那么谣言的攻击力会大幅降低。因此,国家文化专网的建设势在必行。
讲到这,我们回顾一下全文,之所以要基于有线网络建一张独立于互联网的国家文化专网,是出于国家文化安全考虑,主要有三点原因:
第一,我国是否拥有互联网主权存在争议,而有线网络是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;
第二,文化数据一旦丢失,损失巨大,而国家文化专网更能够保障数据安全;
第三,互联网舆论缺乏监管,辟谣难以面面俱到,因此需要建立文化专网提升民族文化自信。
那具体国家文化专网是怎样的,需要如何建设,未来会有怎样新奇的应用。
借用中宣部一级巡视员高书生主任绘制的图,可以比较清晰的了解国家文化专网的体系架构。
整个文化大数据体系,可以被概括为“两侧四端”,分为供给侧和需求侧,四端则分别是:
资源端:主要指的是拥有大量文化数据的事业单位和文化机构;
生产端:指的是将文化数据进行采集加工的机构,比如说电台,出版社,影视公司,设计公司等;
云端:是国家文化专网主要构成部分,上连接着文化数据库(资源端),中间连接着生产端,而下面又给消费端进行文化内容分发。云端贯穿连接着整个文化大数据体系,负责文化数据的储存,传输,交易和文化数字内容分发。
云端大体可以分为两大块,一块是基于有线电视公司形成的文化数据服务中心,主要负责文化机构接入,文化数据的储存,以及文化内容的传输分发。而另一块则是依托文化产权交易所形成的文化数据服务平台,也可简单称之为“数据超市”,负责文化数据和内容的交易。
消费端:是文化内容被生产以后,被送达至消费者的地方。主要分为线上、线下两块;线上分为大屏(电视)小屏(手机);线下则是博物馆,影院,图书馆,旅游景区,学校,机场车站,商场等等地方。
模拟一下文化数据在整个体系中的流转过程,大概会是这样的:
大量的文化机构接入国家文化专网,并把数据库中的文化数据解构成可以交易的素材,挂在自家的数据超市里。一个拍摄电视剧的剧组,正在构思一个背景在唐代的古装剧,在数据超市发现了唐代的各类服装素材。在与素材所有的博物馆沟通后,达成交易完成古装授权,并与博物馆合作设计还原了唐代服装用于电视剧拍摄。不久,电视剧上线,由于真实的还原而遭到热议,博物馆除了获得授权费外,也吸引了大量电视剧观众前来欣赏唐代服饰馆藏;同时,剧组与博物馆还原的唐代服装,被继续上传到了数据超市,吸引着其他影视公司,游戏公司,服饰设计公司前来交易合作。
下面我们分三个问题,来讲讲国家文化专网一些特色内容:
在上文中,我们提到,比起互联网,国家文化专网更能保护文化数据安全,但没有详细展开。这里展开说说为什么国家文化专网能保障文化数据安全。
(1)首先,国家文化专网建立在有线网络的基础上,而有线网络由于不对外资开放,是完全自主,且与互联网是物理隔离的。
(2)国家文化专网采取生产闭环,消费开环模式。也就是说,各大文化机构将文化数据接入文化专网,所有的数据生产加工都在专网闭环的内部完成,而生产出来的文化内容产品,则与互联网消费平台对接。
(3)数据分布式储存。不把所有数据放在一个数据库里,全国各地的文化数据,储存在当地的数据中心,再经由文化专网的八大区域数据中心全国连通。
(4)应用中国主导制订的ISLI标识解析系统,每个数据都有唯一标符号,未经授权而获取的数据,不被解析系统识别,从而确保数据所有权,保障数据安全。这个具体的后面会详细说。
文化专网是覆盖全国,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大项目,但建设成本并不算高,因为大部分设施和投入在过去已经完成了。
(1)有线电视网络设施是一张现成的贯穿全国的网络,过去已经投入了上千亿元,净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元。国家文化专网以有线网络为基础,无需重复建设,只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,添加底层标识系统,然后把文化机构接入即可。
(2)我国在资源端拥有海量的文化数据,且很多已经完成了整理,及初步数字化。
2012-2016年,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,投入10.7万名普查人员,12.45亿经费,总共登记1.08亿件可移动文物,并为每一件文物都赋予唯一22位身份证,信息储存于数据库。
除此之外,国家在过去进行了三次文物普查,多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,戏曲,美术馆藏品,古籍普查等,储存了大量的数据。而除了国家层面以外,很多单位机构也建有自身的数据库,如中华书局的《中华经典古籍库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“皮书数据库”,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历史影片素材库等等。
这些数据大部分储存在各自的数据库里,由于缺乏变现方式,缺乏安全的平台展出,基本没有被利用起来。而国家文化专网的形成,为所有文化机构铺设了统一的数据交易平台,统一的关联标识,保障了数据安全以及所有权;这些文化金矿才具备了被大规模挖掘利用的可能。
(3)国家文化专网涉及到的大部分是传统机构,比如有线网络,出版社,博物馆,旅游景区,文化产权交易所等等,这些机构在当下,很多被互联网逐步边缘化,其他的不少也经营平平。而国家文化专网的出现,可能是这些产业,最后一次,也是最大的一次转型机会。
大部分的前期投入,比如专网建设,平台建设,文化数据整理等,已经完成。对于未来参与者来说,是一次低风险而高收益的尝试。
大家或许知道ISBN,这是每本出版的书都有的书号;还有ISWC,ISAN,这是音乐作品,视听制品的标识。这些都相当于出版书籍,音乐作品的身份证。
而ISLI国际标准关联标识符,大部分人应该是没有听过的,这是我国创新并主导的国际标准。2015年,成为ISO在信息与文献领域发布的第11项国际标准。那ISLI关联标识有什么特殊之处呢?
(1)ISLI是唯一一个关联标识。在ISLI之前,信息与文献领域有10项标识符(ISBN等),标识的都是单一对象,比如一本书,一个唱片等等。而ISLI不标识单一对象,而是两个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。关联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:
内容资源,比如文字,图片,声音,影像等等;
内容载体,如纸质,光盘,数字终端等;
内容产品,图书等出版物,电子出版物,音频,视频,软件作品等等;
数据,图书等编辑加工,生产,销售,至阅读的全流程动态数据;
人,产品的参与方,作者,出版者,发行方,读者,管理人等等;
抽象事物,时间,地点等。
(2)这么说你可能有点迷糊,我借高书生主任书中的例子,你应该就有点概念了。
在过去,一本红楼梦的书,拥有一个ISBN编码,一个红楼梦的歌曲,有ISRC编码。但面对一本含有音频,视频,读者评论的《红楼梦》,是无法用ISBN来标识的,但ISLI标识可以实现。
多个ISLI标识贯穿了这本《红楼梦》从编辑,到销售,到阅读的全流程。
编辑环节,这个文字与音频、视频结合的《红楼梦》由ISLI编码来标识。
销售时,会加一个ISLI编码,来标识是从书店,还是网店被售出。
读者在阅读时,读到112页,打开了视频,并留言,产生一个编码;读者读到142页,可能是阅读比较困难,停留了十多分钟,产生一个编码(如果线上阅读的话)。
最终,这本特殊的《红楼梦》,被售出多少本,传播引用多少次,读者点击次数,读者最感兴趣的内容,最讨厌的内容等等数据,都会通过ISLI标识呈现出来,形成了出版社的大数据。这些数据也会带来出版社的新机会。
(3)通过ISLI编码,原本沉寂在各数据库里的信息和作品都可以被关联起来,而且可以更好的维护作品和数据所有者的合法权益。还是拿上面《红楼梦》来做例子,这本《红楼梦》通过ISLI关联了红楼梦音频,以及一些古籍图片,存在明确的关联关系。通过ISLI产生的数据,可以知道书的销售数量,音频,图片等的点击阅读数量,那么书籍作者,出版方,音频,图片所有者,可以依据这些数据来进行收益分配。
基于上文对文化专网的介绍,下面我们来做一些可能的畅想:
很多行业,在互联网时代,与网络结合改造以后都进行了升级转型,比如滴滴打车,饿了吗外卖,大众点评等等。而我们看的图书,更精确的说出版社行业,似乎在互联网时代,受到的更多是冲击而不是升级。
在我小时候,信息获取主要来源于纸质书。而现在,信息的获取更多是碎片化的,想了解什么内容,我会上网直接搜索相应的文章资料,精准找到答案。相较而言,图书在互联网时代对比网络上的信息,有着诸多的劣势:
(1)图书一经发布,内容就停留在了那个时候;而网络上的信息是实时更新的,可以结合时事,查找最新的资料。
(2)图书的内容是一个整体,要购买就得买一整本书。很多时候,我可能仅仅需要一个章节的内容,但必须购买整本书。而网络上的资料,我直接可以找到想要的片段,哪怕是需要付费,往往价格也是不贵的。
(3)图书的内容无法检索。比如说我想要了解ISLI标识的内容,光看书名和目录不一定知道是否有我想要的内容。而网络上可以搜索关键字,有相关词汇的我再点开来看。
(4)图书内容仅有图文,相对枯燥。网络上除了图文,还可以通过视频,音频,网友评论等多方面了解信息。
当然,传统的纸质图书也有他的优点:
(1)对比互联网信息来说,图书内容经过审核,总体来说,图书的内容质量更高,错误混淆信息更少。
(2)有些人更喜欢拿着实体书的阅读体验。不过我认为这更多是习惯导致的,新一代从小在屏幕上阅读的人,未必会习惯纸质书。
综上,在数字时代,纸质图书的读者和出版社的发展是逐渐削弱的;那么图书和出版社是否存在转型机会呢?现在实际上有电子图书,就是把原来的纸质书搬到网络上,价格由于不需要印刷,可能只有一般纸质书的三成。但这种情况之下,对于出版社来说,除了收入减少外,似乎谈不上转型成功。
结合国家文化专网,尤其是上面我们谈到的ISLI标识,来畅想一下,未来可能的图书形式,会有什么样的特点。(首先,我认为未来的图书大部分是存在于线上的,通过平板电脑等屏幕来阅读)
(1)知识内容是相互关联的
直接描述一下我想象的场景:
学生上语文课,正好教到李白的《望庐山瀑布》,为了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场景,可以点击诗词相关联庐山瀑布视频;为了增加学习体验,可以聆听关联的大师诗朗诵;如果对瀑布描述感兴趣,可以查看相关联的其他瀑布诗词;如果对李白感兴趣,可以点击查看李白的生平以及其他诗词等等。
这些知识关联跳转,通过ISLI标识应该是具备能力实现的。而学生一来可以更生动的了解到瀑布的壮观,学习更有代入感,另外也可以拓展课外兴趣,对李白感兴趣的了解李白;对瀑布感兴趣的了解自然等等。
这就涉及到新的出版社模式,不再是出版单一的文字图书,而是出版一个知识网络。图书的内容,除了主线以外,拥有大量参考阅读,和辅助阅读、延伸阅读的资料。
而基于ISLI标识,相关联的材料拥有者,与图书作者有很多合作模式。比如说,书中提到昆剧,要关联一段某位大师唱的《牡丹亭》,可以采取分成模式,每卖出一本书,分给音频作者一定金额。也可以采取选购模式,读者读到昆剧时,如果感兴趣可以临时选购是否进行聆听体验。
(2)图书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
上文我们也提到,基于ISLI标识,可以收集读者的阅读次数,喜恶内容等大数据,对于作者和出版社来说,可以从中了解到读者的偏好,作品本身难懂或者写的不足的地方,在本章修改或者下次写作时可以作为参考。
另外,图书的评论区也会是作品一部分,读者在读到某一节选时,可以评论发表自己的读后感,对作品的建议和问题。这不仅对于作者是很好的反馈,同时对于其他读者也是不同角度的观点。这一点在学习软件“得到APP”,和起点小说软件上已经实现了。
(3)图书是动态的
上一条也提到了,作者与读者的互动。当作者发现某些段落读者普遍阅读困难时,可以对原文进行添加修改。亦或者当作者想要为原文添加新的章节,可以单独上线新的篇章,向想要阅读的读者收取单章费用。(这些在目前小说平台等已经实现)
总结来说,我认为基于ISLI标识,未来的图书升级空间巨大。另外提一嘴,上述提到未来图书畅想,实际上基于互联网很多已经实现,或者也能实现。但基于ISLI标识,和国家文化专网具有几点更大的优势:1. 国家文化数据库里有海量的未曾挖掘的文化数据,这些都可以通过文化专网被关联使用;2. ISLI是全国统一标识,全国通用,更为安全可靠;3. 基于ISLI,不同文化数据拥有者在收益分配上更明晰。
如果通过国家文化专网的建设,文化数据的价值被挖掘,具备稳定的变现渠道,那么未来文化产业会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产业,带动上千万人的就业。
需要大量长期从事考古的专业人员,源源不断的发掘历史留下来的宝藏;
需要大量专业人员不断地将文物数字化,将文化数据解构成可以使用的素材;
文物古迹,需要有人维护,而相应的文旅产业,也需要大量就业人员;
会出现大量的工作室,个人设计师,完成个人原创或基于素材的创造后,将作品放在数据超市售卖;
生产端,影视公司,出版社,设计公司需要大量人员;
线下各类体验馆也需要大量的讲解人员。
如果要做一个比喻的话,中国五千年传承的文化是一座金矿,过去我们并没有挖掘这座金矿的手段和方法,因此哪怕我们已经做了文物普查和一些整理采集工作,这些文物数据只是躺在数据库里,并没有产生价值。而目前的文化建设体系,国家文化专网,就是挖掘金矿的基建设备,当基建逐步完成后,金矿就可以大规模开采了,不仅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,也创造了巨大的增量价值。
目前,全国八大文化数据区域中心由各地有线网络公司承接,已经基本开始了底层关联集成系统的部署,部分开始了二期建设。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,由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承建,目前已经基本完成,在前两天8月31日开始上线试运营,部分文化机构已经接入了数据超市,并且完成了首单交易。接下来除了持续建设以外,则开始推动文化机构接入国家文化专网。目前阶段,应该仍属于前期准备阶段,期待在接下来会有一次比较大的宣传亮相。
对于国家文化建设的未来,小金是非常期待的,比起制造业,高科技等产业,文化建设是国家软实力的建设,对标的是美国的好莱坞,而中国由于具备五千年的文化传承,底蕴深厚,未来整体产业规模的期望还会更大。
不过在期望的同时,也要放慢心态。过去的二十年,我们作为一个后来赶超者,学习已有的技术,改造已有的模式,发展是飞速的。而国家文化建设体系,国家文化专网,是我国独有的国家大项目。这意味着,不仅很多技术需要创新,发展模式也是需要不断摸索的,而整个产业的发展速度自然会慢一些。
另外,在整个产业发展中,也看得出国家对于文化大产业的重视。快速叫停了可以带来全民热度的数字藏品NFT炒作,以免整个产业从正轨发展,转向快速膨胀的虚拟金融。产业在发展初期,很多应用未必比得上互联网应用给人带来的惊艳,但随着产业不断发展,从业人员增加,越来越多的文化数据被关联,相信这会是一个中国文化复兴,持续几十年以上繁荣的巨大文化产业。
感谢你读到这里,文章是小金对国家文化专网的个人理解,很多内容不全面,也不全对;尤其是写到下篇的时候,很多技术理解未必到位,还请海涵。如果你有兴趣,非常推荐高书生主任《文化数字化:关键词与路线图》一书。
话题互动 您对建设国家文化专网有何看法?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
加入私密社区
推荐阅读
主题阅读
交流/咨询/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:7759813
点击下方【阅读原文】加入「文化产业评论」,这里,是你的舞台~
喜欢这篇吗?分享、点赞、在看,都安排上~